分类学 | Classification

质量保障

  • 质量保障目标

各高校应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版)》为基础建立覆盖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指标的质量保障目标系统。 [6] 

  • 质量保障规范与监控

各高校应围绕各质量保障目标要求,制定质量保障实施规范,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 [6] 

培养模式

编辑 语音

  •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适应社会对法科人才的实际需求、社会科学与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的时代特征,培育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一)打破学科壁垒,全方位促进学科交叉融通首先,知识产权法学科建构以民法学为基础,应当促进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等其他法学的内部融通;其次,知识产权法学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要促进知识产权法与非法学学科特别是技术科学之间的外部交叉融通。(二)强化实践教学,多维度打造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要知识产权法原则和制度,通过深刻剖析经典案例、对比分析相关案例,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和反复辩驳质证来训练学生的法律实践逻辑思维,为知识产权实务课程和实习操练做好较充分的准备。同时,探索校内教师和实务人士双师同堂教学,通过双方在争辩点从理论与实践不同角度的对话,激发学生在知识产权法实务课程中主动思考、积极与老师交流,提高研究型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推进课堂、考核、评价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课堂教学方面,贯彻小班教学,拓展教学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模拟审判、辩论赛、案例评析等丰富的形式或邀请事务人员现身说法、分享办案经验体会,强化师生互动;在考试模式方面,变结果考核为过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充分发挥其检验教学质量的功能;在毕业论文方面,拓宽毕业论文形式的多样性,以实践案例评析、学术论文、课题项目成果、竞赛获奖作品、企业法律风险评估报告等替代传统毕业论文。(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课内部分,选用“马工程教材”为主干教材,在教学设计中挖掘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崇尚知识崇尚创新的知识产权意识;课外环节,设置课程自选项目、暑期问卷调查项目,鼓励学生亲身参与,认识国情、省情和乡情,通过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