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 | Classification

  • 从“强调汉语、汉文化”向“中外语言文化共性与差异并重”转变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虽然汉语、汉文化是汉语国际教育的主要内容,但是并不是唯一的内容。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从学习者母语与汉语共性的角度出发,积极加以利用和引导,同中求异。在汉语国际教育中,要将人类的文明史与中华文明相结合,辅以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阶段性的文化发展,既凸显中华文明的特点,同时也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结合,阐述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产生的各具特色的文明和文化 [8] 。

  • 从“知识性”向“解释性”和“实践性”转变

以往的专业教育过于注重知识性,缺乏对这些专业知识合理的解释(即与文化、政治、历史、经济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和影响),因而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而,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实际运用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今后要加强域内外实习和教育基地的建设,提供更多更真实的实习基地。而国际汉语教育阶段,应该更多地重视语言能力方面,相对淡化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如何将语言知识转变为语言能力,这要经过两个阶段:一是要加强对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解释,二是要真正做到将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