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学 | Classification

教学经费

教学经费投入应较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生均年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不少于1200元,并应随着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而稳步增长。新增专业教学经费不低于学费收入的30%,正常教学运行经费不低于学费收入的25%。 [1] 

质量保障

  • 质量管理目标

各高校应以教育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基础,结合教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建立以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规范、专业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效果等为核心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逐渐增加以质量监控为目标的毕业生质量跟踪机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外部反馈机制。

  • 质量规范

各高校应围绕质量管理目标要求,制定质量管理实施规范,建立督导、评教制度,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调控改进机制,开展经常化和制度化的质量评估,确保对教学质量形成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保证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充分实现。 [1] 

培养模式

编辑 语音

  • 教育人工智能视域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促进科教、产学、理实“三融合”为建设方案,构建“一核心三融合”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促进科教融合,提高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水平。按照课程性质和改革思路,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实施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开展混合教学,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支持省级和校级一流课程建设。2、基于OBE理念,重构智能化教育需求引领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原则,以培养“符合教育智能化社会需求的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为目标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3、参与行业标准制订,促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积极与开展智慧教育的学校和人工智能教育企业开展合作,通过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等方式,使学生既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和最新的人工智能知识储备,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4、推进“三特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能力。从中小学和企业双重需求出发,制订校内导师、基础教育领域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进行复合指导。另外,还通过创新宣讲、双创课程开设,创新实验开放和创新实践实训项目引入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以科技创新项目为纽带,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7]